有些网友对刘备早年是否卖过草鞋这件事表示怀疑,身为中山靖王的后人,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?其实就算刘备祖宗是皇室贵族,但到他这一代也基本衰落了,而且当时已是东汉末年,正统皇帝的地位都岌岌可危,他条件困苦也不足为奇。有关刘备早年的职业在《三国志》中记载的很清楚,所以应该是真的。古代的草鞋不知各位有没有见过,感兴趣不妨来了解看看。
1、刘备早年职业
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记载“先主姓刘,讳备,字玄德,涿郡涿县人,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。胜子贞,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,坐酎金失侯,因家焉。先主祖雄,父弘,世仕州郡。雄举孝廉,官至东郡范令。先主少孤,与母贩履织席为业。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刘备,字玄德,河北省涿县人,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。刘胜的儿子刘贞,于元狩六年封在涿县,爵位是陆城亭侯,因为献给朝廷的贡金成色不足而被罢官回家。先主的祖父是刘雄,父亲是刘弘,世代在州郡担任地方官吏。刘雄举为孝廉,官职做到了东郡范令。先主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,与母亲一起卖鞋子、编织草席维持生计。
刘备从小迫于生计而贩履,并不影响他出身汉室的正统血脉。史书还说,刘备报复远大,意志坚毅,性情宽厚,有汉高祖的风范,更具英雄豪杰的气度,不仅成就了他蜀汉帝位,更被后人奉为“蜀汉鞋祖”的美名而永享后世祭祀。至今, 在民间还有“刘备卖履———内行”的歇后语广为流传, 足见“贩履”的刘备影响之广之深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不少对手在唾骂刘备时少不了要说一句“织席贩履之辈”,用以对其身份进行讽刺。煮酒论英雄时, 曹操把自己和刘备均视为当代英雄豪杰,似乎把刘备捧上了天, 然而骨子依旧看不起刘备,常用“贩履小儿”、“织席贩履之夫”的话骂他。
针对这种社会言论,军师诸葛亮实在看不过去了,反驳道:“昔高祖皇帝,起事乃泗上亭长,而终有天下。织席贩履,又何足为辱乎?”用现在的话就是说, 过去汉高祖皇帝起兵的时候不过是个小官吏,但终于得天下而有西汉王朝。先主年轻时虽织席贩履,但终为蜀汉开国皇帝,又何必要羞辱他呢?”
2、草鞋长什么样
草鞋,顾名思义就是用草编织的鞋子。
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,历史久远,可算是中国人的一项重要发明。它最早的名字叫"扉",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。由于以草作材料,非常经济,平民百姓都能自备。汉代称为"不借",据《五总志》一书的解释是:"不借,草履也,谓其所用,人人均有,不待假借,故名不借。"
古代穿草鞋相当普遍。据史料记载,贵为天子的汉文帝刘恒也曾"履不借以视朝"。古代的侠客、隐士似乎以穿草鞋为时髦:"竹杖芒鞋轻胜马,一蓑风雨任平生。"电视剧中的大侠也大抵是如此装束,的确显得十分飘逸、洒脱、超然。刘备编织贩卖草鞋,说明东汉末年草鞋在平民百姓普遍穿用。刘备凭此手艺在当时的社会中混一个温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。
刘备编织的草鞋,先搓好棕绳或麻绳,编好鞋耳(即短棕绳绞成双股线),拿一把上好糯谷草,捶柔软,把板凳放倒转,四脚朝天,套上草鞋棒,即可坐上去编打草鞋,这种称之棕耳鞋。讲究点的,不用稻草,用麻来编制,称之麻耳鞋,这种鞋既轻巧、柔软,又耐用,穿上不回汗,非常舒适。
作为“中山靖王之后”,刘备也算是一位“没落的贵族”,但他能够凭借白手起家,由卖草鞋的小贩成为帝王,人生的成功学也非常学习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27011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